为什么我非常讨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句话

前面的帖子我已经批驳过小学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上的严重的问题了。有的老师还辩解说,小学阶段搞清楚这个概念上的包含关系有难度,所以,两种理解——选择长方形的时候包括和不包括正方形的图——都算对。有的老师还更进一步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因此肯定就不是“一般的”长方形,所以,名正言顺地不能算进去。

这个让我非常气愤。这是什么逻辑?就这样还要教数学?数学是关于思考的科学,逻辑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思考的形式。今天的一个例子,更我对这句话更加生气,起决定写个帖子呼吁废掉这句话,至少在课堂上不推荐使用,或者说推荐避免使用。

今天我问心儿:长方形和正方形什么关系啊?什么样的长方形是正方形啊?心儿回答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很好,再稍微想一想就能理解正确了。我等待着后半个问题的答案。过了半天,心儿说,不知道。

于是,我发现,心儿是记住了这句话,但是却没有思考这个“特殊”指的是什么,特殊在哪里。这就是机械式学习的典范:记住了一句话,却没有思考和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包括上面那个这样辩解的老师,也没有搞懂这句话的意思。A是B的特殊情况的意思是说,A肯定是B,但是需要加上额外的也就是“特殊”的条件才能成为A,于是B不一定是A。凡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学习者一定要搞清楚这个加上去的特殊条件是什么。在这里,也就是,“四条边都相等”,而不仅仅是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同时角是直角)。

等心儿搞清楚这个问题,我提示,那么“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情况”?心儿说是,而且特殊在“角是直角”,而不仅仅需要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于是,问题来了,如果我们需要强调和记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话,为什么我们不同时强调和记住“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情况”,“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特殊情况”,“整数是小数的特殊情况”,“小数是数的特殊情况”等等等等啊!

根本上就是一个集合的包含关系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强调“特殊”情况。如果想强调,所有的集合包含关系都强调一下去。所以,我非常讨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句话,本身不能一以贯之(也就是所有的集合包含关系都强调一下“特殊”情况),使得学习者没逻辑,不思考,尽管本身没错。

另外,我特意去看了一下教材的所有细节,完全没有具体的定义。没有定义从好的一面来理解,不对学生的精确理解作要求。从不要的一面来理解,就是,完全没有企图把学生教懂。学习就像拼图,不能缺关键的几块,缺关键的一环,缺了也就支离破碎了,学起来更难了。这种平庸化的教学和教材,完全是违背认知规律的。深入才能浅出,当然,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深入不进去。但是,一定要给一部分学生深入的机会,学的更简单更透彻,实现“教的更少,学得更多”的机会,实现“学习的更少,学到得更多”的机会。

这是心儿画的关于这个四边形问题的概念地图(经过我的修改):
Math4-2-Quad

这是心儿画的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地图(其中的长程连接是我添加的,中间那个奇怪的关系也是我添加的):
Math4-2-Triangle

顺便今天跟心儿一起画概念地图,我们总结说作图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是什么,什么关系,什么结构。我下次上课讲如何画概念地图的时候跟学生们分享。

《一种美味》WHWM分析

由于成了高考题,巩高峰的《一种美味》成了热门读物。我看了原文,没看明白文章在说什么,我们试着来分析一下“文章在说什么”以及“出题人通过出这个题想说些什么”。我们所用的方法还是,对于任何一段、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例子或者事件、或者整篇文章(或者整本书),问以下四个问题:主要传达什么(What)信息,如何(How)传达这个信息,为什么(Why)这样来传达为什么传达这个信息,对于读者来说意味(Meaningful)着什么。

文字版来自于这里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验证。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偷瓜摘桃。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谗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安排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约的,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意外里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吴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忽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扇动鼻翼,有些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可供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卤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响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做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他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一切的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的铁嘴铜牙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的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乎乎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全家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项了,他刚把火点着,第二把柴火他就抓着了一个粘粘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他”,是我的一个兄弟,绰号老牛。关于美味的一些细节,你可以向他求证。不过有一点我可以保证,这种美味,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能尝得到的。

在阅读下面的部分之前,请大家多读几遍原文,思考上面的四个问题。从下面开始你的思考就会受我的影响,因此,请回去尽可能多看几遍,再往下看,这样你好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观点。

下面,我们一段一段来分析。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验证。

内容上说明了“母亲”以及“父亲和两位哥哥”都很少吃到鱼,也说明生活艰难比较穷。结构上,也交代一下整个后面的事情的缘起,“他”抓到了一条鱼。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偷瓜摘桃。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用来对比一下“今天”和平常的待遇的不同。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表达了鱼不大,但是“母亲”珍视之。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谗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安排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约的,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表达了“母亲”珍视之,“两位哥哥”也珍视之。

父亲坐在灶前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意外里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父亲”也珍视之,期待着鱼变成美味。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没看出来这一段主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除了“鱼是我抓到的”之外。当然,也可以看做更加突出了“这鱼真难得啊”。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吴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忽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扇动鼻翼,有些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可供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母亲”和“他”对美味的期待。非常的期待都开始觉得可能不真实。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卤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响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一家子享受美味。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做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一家子享受美味。美味都开始改变生活了。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他说三子该上学了。

故事情节上的转变点,开始“上学”这个主题。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一切的细节。

“他要去上学”这个消息很震撼,哥哥们之前都没有这个待遇。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这一段没看懂。肤浅地解释就是这样:由于那天吃了鱼,很好吃,美味留下了印象;同时,那天吃了鱼才促成了能够上学,这是更大的美味。可是,你仔细想,如果“父亲”由于吃到了孩子的美味才决定(或者至少是重要决定性因素)让“他”去上学,这是什么父亲啊。这个理解也实在太肤浅了。但是,确实我想不出来其他的理解。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的铁嘴铜牙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的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乎乎的夜空,一直出神。

哥哥们还是处于震撼中。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全家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项了,他刚把火点着,第二把柴火他就抓着了一个粘粘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转折,发现:鱼没有被煮成鱼汤,也就是美味的汤不是鱼汤,其实是沾了点鱼腥味的豆腐汤。那为什么会被认为是美味呢?可能,鱼腥味确实改变了豆腐汤,使得豆腐汤也变得好吃了?可能是豆腐汤一家人也很少吃,于是也感觉到美味?可能是心里觉得是鱼汤,所以豆腐汤被当做了“鱼汤”,所以被觉得美味?

第一种可能的话,这文章传达的信息也就态平庸了“在生活特别困难的时候,鱼腥味就可以使得豆腐汤变成美味”。第二种可能的话,这文章也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信息“那个时候生活实在太困难了,豆腐汤都可以喝出来鱼味,是美味”。第三种可能的话,稍微有点意思,“美不美就在于心理暗示,心理预期”。不过,这个和整个文章不相配——前面一直在强调生活困难。

至于为什么是“诡异的光”,你想,从鱼的角度来说,我都没成为鱼汤,你们还是觉得美味,当然,这个是诡异的。没什么不好解释不好理解的。

理解的困难关键不在这个地方,而是整篇文章,到底说了什么,尤其联系到提到了“他”上学并且后来看来走出了这个村的这件事情。一会儿,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

“他”,是我的一个兄弟,绰号老牛。关于美味的一些细节,你可以向他求证。不过有一点我可以保证,这种美味,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能尝得到的。

问题来了:这种美味到底是什么?沾了鱼腥味的豆腐汤?豆腐汤?心里认为是鱼汤的豆腐汤?体会到“通过给家庭带来一条鱼得到了上学的机会”的美味?

无论是上面哪一种美味,这篇文章所传达的信息,都属于平庸或者有逻辑上的问题的。见上面几种可能的解释:如果是“沾了鱼腥味的豆腐汤”,这体现的是“生活很困难”;如果是“豆腐汤”,这体现的还是“生活很困难”;如果是“心里认为是鱼汤的豆腐汤”属于有点意思,但是文章的点也就不在“生活困难”上了,而在于“心理状态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果是“通过给家庭带来一条鱼得到了上学的机会”,那么,“父亲”也实在说不过去了,并且文章主要传达了什么信息呢?孩子们,回去好好孝顺家长,会得到额外的好机会的?是这样吗?

咱们来做更加粗线条的总结:

  1. 到提到“三子”上学之前,整篇文章就是在强调“很少吃到鱼,很期待,生活比较困难”。
  2. 接着转折,提到上学,一家人对这个消息的反应。考虑到之前的哥哥们都没有得到上学这个机会。
  3. 接着再转折,“父亲”发现鱼没有成为鱼汤,在发着诡异的光。
  4. 最后,提出了“美味”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也呼应标题“一种美味”。

从写作手法和结构上,不算差。

好了,这个时候,我们再来提炼文章所传达的信息是什么?一种美味到底是什么?这些信息是如何通过前面总结的这几个主要的点来传达的?通过讲这种美味,作者企图达成什么目的,希望读者获得什么?某种人生感悟?那时候生活比较困难?回家去孝顺父母才会得到额外的机会的人生经验?

我根本看不出来。

后来,成了高考题之后,作者提到,让鱼没有变成鱼汤,是某种叫做“欧亨利式的结尾”。非常遗憾,我不在乎什么什么式,如果这些式完全不是为了服务于传达某个信息的任务,那么,这些都是“花式”、“花架子”,没有实际意义。

高考出题人,选择这么一个文章,到底想干什么?我有我想说的话,我能够把我想说的说出来,就是写作和交流的做高境界,最最朴素的境界。当然,那几道考试题倒是不过分,很好答。就是这样的不知所云逻辑有问题言之无物的文章被选为考试文章,这真是一个悲哀啊。

阅读理解作业:这个帖子的最主要的信息是什么?这个信息是如何构建起来的?作者希望读者从阅读这个帖子中获得什么?

答:这个帖子主要信息是:写文章和阅读文章都要回答WHWM四个问题,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说这个为什么这样说,对读者有什么意义。顺便也展示了一下如何做总结和做总结的力量(这个属于想次要传达的信息)。这个帖子通过分析《一种美味》的每一段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以及和整篇文章的主要信息的关系的方式,当做反例,来展示如何运用WHWM这四个问题来帮助阅读(和写作)。动机上,一方面应该是这个文章成了高考作文这个帖子的作者想蹭热度,另一方面是帖子的作者对于这篇文章的逻辑结构确实不满意。这个帖子的作者希望读者读完这个帖子之后,能够开始思考WHWM四个问题并且做好总结,促进思考。

有的读者会说,你这个WHWM和“寻找文章的中心思想”差不多吗。是的,What的层面差不多,但是,我要你继续追问How, Why, Meaningful,更进一步,我要你追问每一段,每一句话,每一个例子的WHWM。更更重要的,我不要求你总结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红又专,价值观高大上,只要是你自己阅读和写作的体会就行。例如,这里,我读出来了“回家好好孝顺父母才会获得额外的机会”,尽管我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如果文章真的没有其他的主要信息,我只能这样来理解了。

还有的人会说,为什么一定要求一个主要信息啊?我不能什么信息都没有吗?我不能所有的信息都是主要信息吗?那,你或者作者写文章干什么?写一个东西,总有一个想法希望表达出来,希望这个表达出来的想法还能够再一次被欣赏,尽管可能比较难欣赏。

阅读理解作业:这个帖子的作者真神奇,竟然在自己的帖子后面出作业题,为什么在作业题之后还给出那两段说明?他的目的是什么?他可能是什么心态下做的这么奇葩的事情。

答:留给读者。

learnm云主机

使用这个云主机需要先通过浏览器登录Juniper VPN来把本地机器加入VPN网络。然后,在加入VPN网络之后,才能使用SSH登录到云主机。

我尝试在Linux下设置如何加入Juniper VPN没有成功。目前需要在Win7(Win10也不行,可能是32位-64位的问题)下使用。在Windows下用SSH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目前我安装了cygwin来当做windows下的Linux系统来用。在安装cygwin的时候,注意需要选择额外的openSSH包,否则系统默认不安装SSH。

***********************************************

云主机信息:

局域网IP:172.31.11.30
操作系统类型:CentOS 6.0 64bit
操作系统用户名:root
操作系统密码:***********

虚拟机的配置信息如下:
CPU:单核,2.533GHz/核
内存:4GB
存储:200GB

VPN账号:

地址:https://124.127.245.35

用户名:beishida_web

密码:**********

***********************************************
看看这个主机是否能够拿来运行game.systemsci.org, git.systemsci.org,Cmap.systemsci.org。还需要找一个可以运行cloud.systemsci.org的机器。

wordpress迁移

网站上有各种工具实现wordpress的自动迁移。但是,对于多用户博客群,这些工具都不是很好用。其实,手动迁移很简单的。

第一步,备份源wordpress站点的数据库文件。如果是mysql,只要运行:mysqldump –add-drop-table -h mysql_hostserver -u mysql_username -p mysql_databasename 。其中变量名mysql_hostserver等,你必须知道。这个要有安装时候的信息。或者进入mysql数据库里面查数据库(show databases)和相应的用户。

第二步,打包源wordpress站点的wordpress目录下的文件。

第三步,在目标wordpress网站上建立同样名字和同样用户还有同样密码的数据库。并且,在建立以后,把第一步得到的文件例如 wordpress.old.sql重新引入到mysql里面,通过类似这样的命令:mysql -h mysqlhostserver -u mysqlusername -p databasename < wordpress.old.sql 。同样这里的变量名最好不要变跟源一样。否则,需要手工在mysql下面修改。

第四步,解压缩打包的wordpress文件。需要的话,调整wp-config.php和.htaccess文件(.htaccess文件需要sudo a2enmod rewrite来运行rewrite模块)。接着重启apache就好了。

 

完成作业的态度转变

心儿其实有很多自己的感悟,有很多自己的问题,但是一到写作文和完成诸如做一个PPT报告的时候,就往往不能联系到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而主要关注能不能完成老师的作业。我想这是一个在学生中比较普遍的问题:作业作文和自己的生活和思考是分家的,可能连邻居都不是,分开住在两个不同的城市或者星球的。

这个一方面和老师、课程甚至整个教学的理念有关。例如写作文一定要写出主流价值一定要有意义——加上这个时候非常不幸的是小学生对于有意义的理解可能确实还比较狭窄。例如,老师提醒学生考试的时候写作文可以把作文题往自己以前写过的作文上面靠。例如,数学计算题里面没实际应用背景,应用题实际上就是一个生硬构造出来的计算题没有太多思考没有实际情景。但是,另外一方面,跟学生自己也是有关系的。学生需要主动地把作业作文和自己想说的联系起来。

这启发我思考当年我是怎么做的。我记得每次我都坚持写作文的时候说自己想说的话。如果没有出题人所要求的生活经历的时候,就在已经有的生活经历,例如看到过听到过他人的或者电视里面或者书里面的,的基础上去发挥想象力,把自己代入进去。例如,我就记得有一次写作文我把自己变成了辩论赛其中的一位辩手来自己扮演双方来辩论,我还记得有一次写一个什么修鞋的什么作文,我用了电影里面经常看到的从明亮的鞋子上看到后面的故事。因此,我实际上是变被动为主动,把被要求做的作业和自己的生活和思考联系了起来。这样,被动的作业就有了意义,对于我来说的意义:那是我表达自己,明确和提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的机会。

刚才刚好有一个例子。心儿被要求做一个PPT来讲讲交通的进化“从古到今话交通”。内容上心儿说想看看从古到今的交通工具和道路两个方面。我也提醒心儿,还要思考一个道路和交通的关系,两者不是完全同等地位的,没有相应的交通工具道路是不是有用。也就这些了。然后,心儿就开始做了。找着找着图片什么的,就开始抱怨,那我去讲这些不就是图片展吗,故事都不多,更别说故事后面的思考了。当然,我提醒她的交通工具和道路的关系是一个可以展现思考的点,但是,太小了,比较微不足道。这时候,我问心儿:“那为什么我们会不断地有新的更好的交通工具的产生呢?”。心儿说:“那是人类不断的努力创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说,这个答案就非常好,能够上升到思考的层次了。还可以继续问下去,那人类为什么要不断地创造和发展啊?其实那是因为第一人类要偷懒,第二人类很好奇想不断地知道新的世界,第三人类社会的需求,我们希望把东西卖到更远的地方赚更多的钱去更远的从来没去过的地方玩等等等等。

一旦这个交通的进化报告有了这些神,那整个就不一样了。第一、这些是自己思考得来的。第二、这些东西可以启发大家思考。第三、围绕着这个神可以重新来组织前面的材料和整个报告。

因此,我在这里建议心儿,还有其他的小朋友们,一定要把作业当做表达自己,明确和提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的机会,变被动为主动。一件事情的意义不仅仅是做了好事,或者做了坏事(改正或者不改正),而是,对于你自己来说,是否让你有话说了,有自己的思考了,有思想上的改变了,或者甚至有行为上的改变了。如果对你的价值和对社会的价值,有的时候,正好还能够结合,那当然最好。但是,最重要的是对你自己来说。

在说的时候注意思考以下四个WHWM的问题:我想说什么(What),我怎么说(How,才能让我的读者有同情共感能更好地明白我说的什么),我为什么说这个为什么这么说(Why),我的读者了解这个有意义(Meaningful)吗?

也建议老师们,不要太在意学生当下的成绩,让学生愿意(这需要学生信任你,并且相信自己)并且学会把自己的想法和作业作文结合起来:我说我想说,我想我欲想,比什么成绩或者好词好句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