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方法和思维为目标的集中试点学校

当前,已经有一部分有前瞻性的人在呼吁以“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为目标的教学,而不是以知识为目标的教学。但是,有这个思想的人,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有方法和经验的人,在具体课程的内容上有深刻理解的人,有执行能力的人,大多数时候不是同一个人。

于是,有人会说,我知道数学不能教成算术,可是教成什么啊,怎么教啊?有人也会说,我知道要教批判性思维,系联性思考,可是,我没有具体课程知识可以教啊。有人还可以说,我觉得挺好,可是忙死了,没时间啊。或者,我想干,可是校长不同意啊。

于是,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各个方面的人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我希望我们这些前人的探索能够给更多的人参考。那么,能不能找到一定数量的思维教学、具体课程教学、教育管理者来一起合力建设一个试点学校呢?一个集中试点学校的示范意义远远大于一个个个体的老师或者一门门个体的课程的尝试啊。就一个这样的学校,就够了,就足以说明问题。

这个学校的大部分老师,都把具体课程和批判性思维系联性思考联系起来,重新梳理教学内容和目标,教的少学得多。关键就是这个变革在试点学校内部是系统性的。学科之间的关系要重新数理,各个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要重新确定,老师的日常教学要用内容为媒介让学生学会这个学科的典型思考方法,基本研究对象,典型分析计算方式,还要增加对这个学科的情感,而且从中提炼更好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率。

这个试点的有心人们在哪里呢?

《以学习方法和思维为目标的集中试点学校》有4个想法

  1. 今年疫情没法走动,就随便读书,找《量子力学》方面的课,看到您的课,最后看到您的这篇文章。现在中小学生作业太重,作业多,教的多,学的少。作业变成作孽。孩子没有了兴趣,没有了活力。阅读面基本是教科书,也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兴趣在何方。吴老师您发起组成新学校,一、任课教师可以从北师大每个专业招学生,有兴趣学系统科学的,培养出一批各课老师。二、把学校厌学的学生,在学校应试成绩中下的学生,家长也愿意转到这个新的学校。也愿意出钱。三、社会慈善家们也会捐钱来做这个公益事业。教师方面也能聚集到现在有想法的优秀老师学习系统科学,进行系统科学在教育系统里实践。有这方面有探索的名校长也会愿意加入。一个新的学校可以建起来。在这里起飞,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教的更少,学的更多。

    1. 顺便,B站有我的《量子力学无基础入门》。

      是的,真正的教和学绝对不是死记硬背,应该是最少(追求完全没有)的死记硬背,来促进最多的最深刻的理解。

      1. 吴教授好,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武汉一线医生详解新冠:对危重症病人的损害像“SARS+艾滋病””不同医院危重症死亡率差相差41.5%。原来是系统科学在其中起了大作用。您的《量子力学》课程我看了,就是讲得内容太少了。最近由于对《量子力学》产好奇,所以就自学一点点,对我世界观是一次升级,跟您的WHWM有相通之处,W是什么对应世界观,H怎么说对应方法论,W为什么这样说对应所以然,最后M也是您说的将一个学科的理论怎么迁移到另一个学科上去。虽然我现在还不是真正懂量子力学,但我现在可以用我理解的量子力学来理解一些问题,像波粒二象性,量子隧穿,不确定性,波函数,坍缩,量子纠缠,退相干对我来说思考问题多了一个角度。把这些科学理论用来理解教的更少,学的更多,不是说机械迁移,而是从理解原理上有非常大的相通之处。像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其中的扰动都可以引入到学习理论里来。我从起点好奇,自己自学,遇到哪里不懂就找相关内容来逆向学习,跟我旧知识产生共振,就是原理的频率相同,理解起来很流畅,感觉应是建构主义。要把自己的频率变成变频的。正如您以前算了那个矩阵,微分方程,一眼就能看出怎么变换成可以积分的。这个我理解成一眼就能看到对方的频率,自己就是可以产生同频率,进行量子隧穿。由于好奇心,就找量子力学相关物理家的相关内容来看一下,真是从中看到很多有趣有意义的内容,可以说学生学习过程从好奇心开始比较好,中间自己会想各种办法自学,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化学变化,就是产生新东西了,那种快乐就是您讲过的,没有体会的人是理解不到的快乐。这些物理学家喜欢研究,就是因为有这种快乐。这些物理家是师生的,同事的,整理成一张网,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由个体到整体,也是一个系统。相互影响,他们的友谊,就是要形成这样一个开放的反熵增系统。
        要能把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起来共同研修系统科学。每个学生不光是来学习的,是把每个专业的核心概念地图要做出来,再把这些地图拼一张大图。让它们在一起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系联性。世界观的融合,方法论的叠加,形成自己的政策倾向性。我的想法是,学生至少每个专业都能有一位能谈学问的朋友。学生宿舍也可以各个专业的混搭,可能带来管理上的难度,但收益可能是不可想像的。这次疫情出现太多的问题,充分说明系统科学的重要性,学科要走向综合,单个学科已经解决不了面临的复杂系统的问题了。我从您这里学到了很多原理,方法,触发我很多想法。向您说声,谢谢。

  2. 吴教授好,我刚才冒出来一个想法:涌现是不是不同个体之间直接联系部分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间接联系的部分进行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叠加态,最终涌现生成。

朱文权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