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层次的理解型学习

刚才心儿在做作业,刚好遇到一个理解型学习中文词汇的例子,改错别字:不遗余利。她改成了力,我问为什么?她没有说本来就这样,而是说,因为这个词的意思是用尽所有的力气和办法。因此,应该是力气的力而不是利益的利。我接着问,那,遗,什么意思?我提示了遗留遗憾(其实遗腹子这个词更好,不过她可能不懂)等词以后,想明白了,留下来。我接着问,余,是什么意思。这个简单,剩下,多余。那合起来什么意思?就是不“留下”“多余”的力气。这个就是字词层次的理解型学习。

我说过,语文学习,从字词的层次到意义构建的层次,都需要理解型学习。而且,理解型学习需要依靠分解(有的时候是多次,例如“遗”还可以继续拆分来说明含义)、合成、联系、类比,不管在那一个层次。那这里是字词层次的例子。有没有更高层次的例子呢?

拿我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评论当例子。更高的层次,应该是要问主要信息是什么(What)、如何构建和阐述这个主要信息(How)、为什么阐述这个为什么这样阐述(Why)和我是否喜欢对我意味着什么(Meaningful),还有强调“我想我欲想,我说我想说”。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这个文章的论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接着问论据如何说明论点,中间逻辑上有没有跳点,论据本身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逻辑经得起怀疑吗,以及论点经得起怀疑吗?最后,还要问作者提出这个论点的可能的意图和这个意图可能的问题。这就是意义构建层次的理解型学习的例子。

具体来说,文章的三个例子都是反映从生活中提炼科学问题,然后展开科学研究的例子。因此,仅仅能够说明做科学研究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却不能说明要科学研究不断地追问。在例子里面并没有不断地追问的情节。接着,这个故事本身的真实性也非常值得怀疑,可能是作者附会的。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评论。这个故事其实说明,科学研究需要严谨性,需要依靠实验。

如果经过这样的不放过的,层层递进和怀疑,构建起来的意义,就真的是理解型学习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