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到了人人开网课的时候了吗?

刚看到教育部吴岩做的关于网课的“好处”的一些总结,对其中一些说法必须要反驳一下,要不然,一个好好的东西,很可能会被做坏。

我先会把这些说法整理一下。假设我看到的报道是吴岩的总结的真实报道。如果不是,那再说。然后,我会从下面的角度来点评一下这些说法:到底在线教育的不同于课堂的什么特征,导致了这些在线教育特有的好处,为什么这些好处非得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不可。最后,我会自己来总结一下在线教育的好处和坏处,然后,呼吁一下要怎么做。

以下说法来自于新浪网“教育部: 在线教学要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 ”以及大众日报“复课后线上教育可以功成身退?未来将与线下教育衔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用了三个“兴奋”: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人兴奋,

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人兴奋,

教学管理的精准性让人兴奋。

吴岩表示,疫情之后,教学模式将发生三大改变:

一是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

二是从“单声道”向“双声道”转变,

三是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结论是:要巩固深化这次线上教育教学的成果,进一步完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 , 或者就像标题说的,要走向新常态。

我对这个新常态到底指的是什么不太懂。我猜是不是继续坚持让几百万老师开设网课的意思?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不仅仅反对上面的那些特点,还反对这个结论。

下面准备开始我的反驳。在那之前,我得强调一下,我是在线课程的重度使用者、重度实践者和强烈支持者。例如,我从当年的“Justice”课程和“Game Theory”课程开始学习,一直到现在学习Manning的自然语言处理。频率大概是几乎每周都会有几个小时学一下在线课程。例如,我自己开设的“系统科学导引”、“量子力学无基础入门”、“学习力提升”(仅负责其中一小部分),以及现在已经积累了素材正在建设的“学会学习和思考”等。如果你去看一下我的《教的更少,学得更多》,你还会看到整个以网络上的概念高速公路为基础的在线教育系统的设计。但是,我在这里要强调,除了一个下面我要讨论的核心特点或者说好处,上面提到的那些根本就不是在线不在线的问题,想实现那些好处,无论是否在线,都可以实现。

这个唯一的好处是:在线课程可以把少数好老师的作用放大。如果是线下课程,一个好老师,一辈子也只能教几百几千个学生。但是,一旦放到线上,很容易就可以让更多人受益。同时,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学习基础或者说学习路径的约束也不再强制而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于是,一个真正的网上课程,首先需要一名(或者一群)好老师,以及他/她(们)设计的好课程。然后才是平台和扩散的事情。顺便,这个时候,一门课往往只需要几个不同风格和要求不同的老师,其他的老师,当好助教,做好补充就行了。

问题来了,针对这个唯一的好处,要是每个老师都在网上开课,那么,这个好处还有没有?

好了,现在,终于可以真的开始我的反驳了。

网课相比线下课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吗?原则上,在学生选择什么来学习,怎么学,这方面的自主性,在网络课程上,是可以提高的。但是,现在的网络课程不过就是把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搬到了网上,学生仍然要学习那些课,仍然由那些老师来决定怎么教教什么,我们有看到这方便的自主性的提高。那么,这里的自主性是不是主动性,也就是学习意愿和学习时间呢?这个倒是可能会有提高,学生总得找点事情做,旁边又没有象上学的时候一样有人陪着玩。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在同样的老师的同样的内容的课堂里面都不学习,你觉得,搬到网上会主动学习的可能性有多高?因此,我很怀疑这个提高是由于把线下课程搬到了线上。当然,如果课程是学生们自己选择来学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选择来跟着的,那么,由于有这个自主选择的过程,其学习的主动性是可以提高的。没有这个自主过程,我认为新鲜和无聊,再加上家长和辅导员催得紧而已。更何况,如果是小学生呢?谁来了解他们听课的时候是不是其实在想别的?线下课程的时候,老师是能够看到学生的表情的,或兴奋,或迷茫,或走神。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当场调整。我就不信了,在这一点上,线上教育赶得上线下教育。这也是为什么需要线下的助教老师,负责答疑、讨论、改作业、评分、反馈。

网课相比线下课程,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了吗?在我自己的课程里面,我都会建立一个课程群,包含我自己、助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在里面讨论。我会选择合适的时间来回答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助教会负责回答大部分问题,以及整理那些留给我的问题。当然,更加重要的是,无论什么课,在我的课堂里面,学生们一定会被我逼问问题,以及被逼或者主动问我问题。因此,师生交流多,那肯定不是线上课程的独特好处。当然,很有可能,随着这一轮线上课程的建设,老师们被迫或者主动开设了课程群或者课程平台讨论组之类的讨论方式,这确实也勉强能够算做线上课程的功劳。但是,我要再一次强调,线下课程,也完全可以实现类似的甚至好的很多的师生互动。

网课相比线下课程,教学管理的精准性提高了吗?关于这个教学管理的精准性,我一点也不懂,就不讨论了。但是,我就不信了,如果你在线下课程中结合一些及时获得学生状态的手段,例如小测验、课堂提问、助教和学生的讨论,获得的学生学习状态的信息会比网络课程少?

关于“新常态”我说过了,我不懂。

网课相比线下课程,“单声道”变成“双声道”了吗?第一,线下课程为什么就是单声道呢?如果那是单声道,第一课程是课程确实适合用单声道的方式,第二可能是老师的教学方式的问题。这个和线上课程有什么关系?线下课程才更容易实现双声道。这里牵涉到线上课程的方式的问题。目前,在疫情期间大规模开设的线上课程,大多数老师都是把课堂搬到了网上,也就是内容和形式(是否单声道),基本上不会有改变。而且,如果采用的是录播讲解的方式,自然就是单声道;如果采用讨论的方式,自然是多声道。这也是为什么,两种方式要相互结合,并且最好是采用好老师来做录播讲解,其他老师来配合组织讨论。更进一步,线下课程也可以这样做啊,并且会效果更好——老师可以注意到那些不怎么提问的学生,特意加强交流。因此,单声道和多声道,根本就不是线上和线下的区别,而且线下更容易实现多声道。除非,匿名,学生藏在面具下面提问可能会更勇敢。不过,这牵涉到另一个敏感问题——网络身份和网络暴力。

网课相比线下课程,“教师中心”变成“学生中心”了吗?同样的道理,如果是录播讲解课,则老师只能在设计课程的时候照顾到学生的学,启发学生的学的内容、方法和动机,而不能随时调整。如果这位老师开设线下课程,难道这些设计就不能实现?如果是讨论课,自然可以更好地照顾到学生的学。但是,难道这一点线下课程就不能实现?

没准你还可以说,相比线下课程,线上课程的内容设计更好了。为什么?难道线下教学的时候,就不能也设计得好一点?

所有的这一切好处,都是你在假设了一个非常平庸且不负责任的老师在开设线下课程,同时一个还不错且负责任的老师在开设线上课程的条件下,得到的。这样的好处,是好处吗?绝大多数的教学的理念,在线上和线下课程,完全都可以实现,甚至线下会实现起来更好。

唯一的线下课程的约束,也就是线上课程的好处,就是受众数量的约束,也就是反过来说,对大量的好老师的需求和实际上找不到这么多好老师的现实之间的这个矛盾。

因此,无论线上线下,好好设计自己所教的课程,考虑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的内容、方法、情感意愿),想办法配合习题课和讨论课来增加多声道的交流,及时测验和布置作业,及时反馈,都可以建设出来很好的课程。

顺便,回到本公众号(为了理解而教和学)的主题,学什么——学科大图景(一个学科的典型研究对象、典型研究问题、典型思维方式、典型分析方法、和世界还有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反映学科大图景的概念、概念联系、研究案例;怎么学——通过运用系联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来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来构建概念网络来学习;学科情感和学习意愿——培养学生的成长性思维(通过面对挑战来学习)、帮助学生体会好学科大图景从而爱上这个学科。

所有的这些,学什么、怎么学、意愿和情感,和线上或者线下,有个什么鸟关系?你说。当然,有一天虚拟现实课堂实现了,大家在网上的虚拟教室里面学习,老师也能看到你的表情,学生之间也能非常方便交流,线上课堂没成就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线下课堂。不过,那个时候,线上和线下课堂本来就没有区别。

线上教学真的是个好东西,希望大家珍惜,不是它的功劳不要归于它,不是它的过错也不要赖它。让它就是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