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

通识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有一定知识的并且有责任感的公民,同时给受教育者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力的机会。

其实,这是所有的教育的目标。培养研究者和领导者只不过就是这个教育的继续:那些发现了自己的潜力的受教育者的潜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培养独立的思考者也只不过是这个教育的深化:有责任感的公民、深入思考的学者自然是独立思考者。

那,既然通识教育这么好,怎么做?

下更多的毛毛雨?让受教育者了解更多的知识,记住更多的事实?没有深入就不可能浅出。这样的毛毛雨教育,了解型记忆型的教育,只能被称为“肤浅教育”,而不是通识教育。那些以为降低难度增加知识量,增加课程数目缩短学时,就是通识教育的,都是在缘木求鱼。

The Number Mysteries的作者 Marcus du Sautoy分享的自己的数学之路给我们要做什么样的通识教育的启示。Marcus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个间谍(因为非常酷,还有家庭的影响)。可是语言能力不太强,在一定要搞清楚一个事情是什么这方面倒是挺强挺喜欢。于是,Marcus的小学老师建议Marcus去阅读一本讲数学是什么的书。从那以后,Marcus就走上了数学的道路,并且,受自己的经历的启发,非常注重准确的有趣的通俗数学读物的写作。

从这个例子,我们发现,一本告诉读者《XX是什么》——学科的基本问题基本任务是什么,并且让你体会到XX学科里面的思考问题的方式,的书的价值,对于一个在发现自己的潜力的过程中的学生来说是多么的大。

Feynman的所有的物理学科普小册子,都能够让你体会到这个领域的物理学家在思考和面对什么问题,典型来说是如何思考的,而且完全没有不正确和哗众取宠的地方。当然,我自己不是因为看了Feynman的书从而了解、喜爱和做上物理的。但是,完全可能存在这样的例子,从那里开始喜欢上物理。(如果有这样的人,请告诉我,我就增加了一个例子)。

勉强算一个例子的话,我阅读了不少这样的《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to XX》的书,并且我把很多XX领域的教材也是当作这样的导论性的书来看的。从那里,我了解这个学科,例如语言学、博弈论、投入产出经济学、科学计量学,并且在这些领域里面开展工作。而且,我在这些领域的工作往往直面里面最基本和核心的没有解决的问题,例如一个能够描述博弈实验的理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例如化学家从化学反应开始但是经济学家没有从商品生产关系入手(因此要建立有结构的经济学)。

从这些例子,我想说的就是,通识课必须要做到,通过不太多的知识的学习就能够促进学习者了解这个学科的基本面貌和典型思考方式。只有这样的深刻的深入的通识教育才是通识教育,要不然就是蜻蜓点水的肤浅教育(shallow education。顺便,我非常喜欢这个词。还有brainless teaching,无脑教学——指拿过一本书来就开始教,不思考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得越肤浅当然可能做得到越多,但是,那绝对不是教育。Whitehead的《教育的目的》明确地提出来的两条原则:不要同时学得东西太多,要学就要学得透彻。

所谓透彻就是要把东西理解,所谓理解就是要把东西和别的东西联系起来,并且尽可能在解决问题中去运用。这也就是概念地图理解型学习和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的核心思想。

通识教育和专门化教育(或者说专业教育)的唯一的不同点,就是后者要求的技术和细节的知识会多一点,在“大图景”的理解上,两者完全没有区别。

Ted Talks里面Liz Coleman在呼吁Re-invent Liberal Arts Education,强调把通识教育和越来越视野狭窄的专门化教育区分开来。其实,其中更强调把各个领域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更加强调看见事物之间的深刻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来面对新的问题,更加强调关注各个领域的基本的问题,并且从这些基本问题开始做到深入和独立思考和整体性认识。

所谓“大图景”就是:这个学科基本问题是什么,典型思考方式是怎样的,如果学习者要自学,哪一些最少量的核心基本概念需要有,整个学科的风景地图大概怎样。把一个学科的学习的目标定在学会大图景,学会典型思考方法上,并且通过尽量少的知识的学习来达到以上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这一系列的“Teach Less, Learn More”课程的设计思想:教你学习方法、少量的基本概念、给你一个学科的风景图、让你明白基本问题和典型思考方式,并且把理解型学习——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所以然”贯穿始终,希望你能够学会欣赏并且决定是否喜欢这个学科。

通识教育不是肤浅教育,烧掉边界的教育和学习不是所学习的知识跨了边界,而是深刻的理解、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学习方法跨越了边界。通识教育确实要做到所教的具体知识更加基础更加少,但是,不是少了基础了就是通识教育,必须在“大图景”上仍然保留得很好,必须让受教育者体会这个学科里面的思想者如何思考,在思考什么问题。所以,通识教育是需要整体上重新设计的,而不是把原来的课程改得简单一点就是通识教育,而是需要问:做为一个不一定是这个学科的一线研究者但是又能够理解和欣赏这个学科的“大图景”的人,我要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