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确实非常有必要,尽管中小学更有必要,来建设“金课”消灭“水课”,尽管什么是金课什么是水课还是一个问题。在这里,我提出来一个答案,还有做到这个答案的内涵的一个方法,以及一条道路。看看能不能实践一下。
答案就是:促进对世界的理解的,促进对学科大图景的理解的,促进提升理解世界、理解学科大图景的方法的课程,就是金课(之一种)。学科大图景指的是一个学科的一个学科的典型研究对象、典型研究问题、典型思维方式、典型分析方法、和世界还有其他学科的关系。方法指的是通用的思维方式——例如批判性思维(只有经过自己的理性或者实验验证的东西才是一个学习者能相信并且成为认识世界的基础的东西)、系联性思考(理解任何一个东西都要通过把这个东西联系到之前已经经受过理性或者实验检验的东西上面),以及学习方法——例如理解型学习、WHWM分析性阅读和写作、概念地图。
怎么才能做出来这样的金课?首先,建设者必须是学科的专家,能够把学科大图景明确写下来,并且把这个(子)学科的概念地图——包含哪些核心概念还有这些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做出来,并且阐述清楚概念地图和学科大图景之间的联系,也就是用具体的概念和具体的研究案例把学科大图景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这个需要建设者具有这个(子)学科的比较深入的研究经验。没有用过的东西只能道听途说,用过了就能分享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其次,还得是对于培养下一代有心的人。除了从学科大图景的角度,经常还需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思考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最后,还需要这个建设者能够抽出来一定的时间。尤其是第一轮设计和实验教学阶段,可能消耗的时间会远远比拿着一本书就开始讲要多得多。解决了人的问题,那剩下的就是实践中改进的问题了。
为了让这个建设和实践过程更加顺利,可以组织一个讨论班。讨论班甚至可以用课程的形式每周把时间固定下来。例如每周三个小时,给每一个参与建设的老师相当于三个学分的教学工作量的认定。在讨论班中,除了一开始讲授理念和展示例子,每一位参与者都需要引领大家一起来建设(子)学科的概念地图,明确(子)学科的大图景,确定教什么。然后,选择其中的章节来试讲和进一步调整。如果在讨论班内部基本上实践通过,则在下一年开设教学实验课程。
具体成果形式上,首先是课程设计,也就是课程甚至(子)学科的教学大纲。其次,是课程讲义和教材。接着,如果条件成熟(不能强求,不能求快)还可以拍摄视频课程让更多的人受益。将来,如果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整合,我们还可能形成整个人类知识的概念地图和学习资源库——知识的学习仅仅受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制约,而没有学科专业等人为的制约,而且学习者想学什么,都可以得到最好的学习材料,甚至学习顺序上的指导,以及基于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检测和认证。当然,真正的成果是受这样的教育出来的学生,以及这些学生将来建设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