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安装HP打印机以及Nvidia显卡驱动

Ubuntu系统自带的打印驱动程序有的时候会出问题,需要运行hp-setup。这个系统自带的hp-setup有的时候也有问题。这个时候需要从网络上下载并安装hplip-x.xx.xx.run和hplip-x.xx.xx-plugin.run才行。plugin安装的时候还需要hplip-x.xx.xx-plugin.run.asc文件。这些文件可以从这里下载。

xorg自带的显卡驱动经常出问题导致系统记录文件爆满,于是死机。需要安装Nvidia的专有驱动,从软件和更新里面选择。

减负到底怎么减?

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玩,去自己看书,去观察生活,去思考,不管对于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是对的,没问题的。但是,到底如何实现这个减负?目前看起来,教材编撰者和学校老师们基本上采用的是教的浅这个办法。这是完全错误的。

一旦教的浅,学生就很难想明白,也很难体会到美妙的地方,于是大部分学习就成了死记硬背,于是学习就更加痛苦,负担更加重。如果考虑到应试的问题,学生还需要去课外班学习大量的技术,通过重复做题来提高成绩,于是,实际上,不是减负而是增加负担。那么要怎么做?

教的少,教的有挑战性,教的有思考,教的深入。教的少的意思是说,很多主题,如果仅仅起到增加知识的作用,可以先不学,等将来学生用到了自己学。但是,那些体现这个学科在思考什么问题、如何思考的主题,要学,而且学的深入。只有深入才做得到浅出。一个不能把书读薄的人是不会读书和思考的,一个不能把书读厚的人是不可能把书读薄的。例如,中学物理课程如果是力热声光电甚至相对论量子力学全面铺开,但是,却跳过动量守恒,跳过同时的相对性,跳过矢量叠加,以及这些内容背后的为什么,那么,就不可能学得懂物理。最多学到了一些零散的物理知识。一个领域的专家的脑子里面肯定不是浆糊或者珍珠,而是川成串编成网的珍珠,其中必定有极少数的主线。学习者通过学习具体内容掌握主线,才是真的减负。把一部分纯知识性内容去掉不学,才是真的减负。

那么,哪些是纯知识性的,哪些是体现了学科基本问题典型思考方式的?这个就需要依靠这个领域的专家,而不是所谓的搞教育专家,应该是这个领域的对教学感兴趣有深刻认知的专家,加上概念地图。

希望教学改革者们能够转过这个脑子来,要不然,祸国殃民啊。

收到一些反馈,其中比较有说服力的一条是:现在的中小学老师们和搞教育的专家们当年都属于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苦读书的学生。因此,他们看不到如何把一个学科学活串起来,他们不知道如何教的少教的深刻,以为教的多就好,以为学生记住很多知识就好。很有道理。添加在这里。欢迎自认为是这样或者不是这样的中小学老师和搞教育的专家们前来批驳讨论。当然,这个不能怪专家和老师,最根本的是好学生由于搞教育待遇差根本不会选择搞教育。这个板子得打在政府身上。

其实,有心的老师,问问自己班里真的学得好的学生,就可以体会到,学习是有方法的,不是靠死记硬背的,是可以串起来的。

职位-任务-技能列表以及老师的时间去哪里了

一个科学化管理的社会,对每一个职位应该有一个大概的任务和技能的预期。当然,更加应该鼓励开创新的职位、任务甚至技能。如果没有一个职位-任务-技能列表都不知道是否真的社会发展到了开展出来新的职位的那一步。因此,一个职位-任务-技能列表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实践中,这个列表也是对各个职位上工作的人的保护,还能够为职业选择提供指导。在移民国家,这个列表也是移民官员和申请人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因此,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希望能够建立一个中国的甚至更基本的国际的这样的列表。不同国家的列表可以在这个一般列表上修订。甚至我们还有可能可以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这个列表。

在做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推广的过程中,遇到很多老师和管理者问,我们连自己停下来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就算我们非常赞同这个思想和方法,也不可能来实现它啊。于是,更加促使我开始思考建立这样一个列表,并且从教育行业,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开始。看一看老师们的时间都去哪里了。看一看多少时间老师们在做本职工作。例如是否课程老师的时间实际上没有花在课程上,而在班主任这个保姆工作上,或者在完成各个政府部门的任务上,等等。

今天刚好想得详细了一点,就写下来。任何人想实现它都欢迎,打个招呼,甚至不打,都行。

本项目的核心目标就是编制一个大致的某行业的主要职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技能列表,我们称为“职位-任务-技能列表”。例如,大学教师,主要完成教学任务(包含备课、讲课、作业反馈、课程总结、教材或者教学书籍写作)和研究工作(主要包含文献阅读整理、问题提出、研究计划制定、研究实施、论文写作、学术报告、研究结果的社会意义讨论等),以及社会服务(主要包含公众报告、研究成果转化、咨询、政策建议等),主要技能有学科专业素养、书面表达、讲课报告等口头表达、科学精神等。这样一个列表对于职业选择人生规划、职位设计、制度设计(例如,是否应该让中小学班主任专职化)等后续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列表不仅仅是一个集合,还是一个层次性的分类代码网络。例如教学任务包含备课,备课包含课程规划、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参考其他类似课程(尤其网上课程)的资料、试讲、准备教具等更加细节的任务,而课程规划包含更加更加细节的课程目标和当次课的目标的选择、课程和当次课的主要概念的选择、课程和当次课的主要例子的选择、课程和当次课的开展方式的选择等等。课程开展方式包含讲授为主、实验演示、翻转课堂、师生之间的讨论课、学生同辈之间的讨论课等等。同时,除了在具体的某行业做好这个列表之外,探索一个能够推广到其他行业的来制定其职位-任务-技能列表的标准流程,也是本项目研究的目标之一。当然,本项目是探索性的,尝试可行性的研究。后续正式研究是否以及如何开展依赖于这个探索性研究。

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两方面的前期研究。第一、收集整理了几个移民国家(美国、加拿大)供移民官员所用的职位-任务-技能列表。第二、在中小学教师的这个行业里面做了初步调查,制定了初步的任务层次结构网络。

研究方法上(技术上)我们主要采用,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和对问卷和资料结果的网络科学分析。同时,这个项目还大大地依赖于研究者对所选取的具体行业的了解。只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加上科学的分析方法,才能够真的深入下去,建立好这个行业的职位-任务-技能列表,同时建立起来一个能够推广到其他行业上的操作规范(或者称为标准流程)。资料收集比较简单直接,而且已经完成了相当一部分。问卷调查计划通过网站和纸面两种方式来进行。后续还希望通过开发方便用户记录工作任务的手机应用App来代替问卷调查。最后,技术上,对问卷和资料结果的网络分析是本项目技术上重要的创新,或者说这个探索有可能成功的关键。

大致来说,我们需要把调查对象按照所记录的主要任务来分类,而不是按照记录下来的“职位”、“职称”或者其他表面标志来分类。很有可能两个称呼完全不同的职位的任务和技能是类似的。这个就需要对得到的数据做聚类分析,而且不是一般的层次聚类,而是多关系网络上的聚类分析。更具体来说,就是建立一个职位-任务-技能-个体四层网络模型:任何一个被调查对象,联系着一系列职位、任务和技能。在这个四层网络上做多关系的聚类分析有可能可以给出来哪些核心任务和核心技能构成一个职位这样的信息,而不是通过被调查对象所报告的表面信息或者人工一个一个人一个一个职位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再这个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吴金闪在《读书人》上介绍的书们

最近在一个推荐公众读书的平台上讲了几本书。自己觉得还不错。分享给大家。

《链接》

《爆发》

《网络科学》

网络科学的两个补充例子

《教育的目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教的少学得多》

其中,教的少学得多,是我自己的书,如果需要下载,可以访问吴金闪的书们

还有一个公众科学报告,稍后也会发布在读书人平台。

国务院规定《弟子规》进课堂

网上看到这个消息,看起来挺真:2017国务院重大国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真希望是谣言啊。一个中央政府尽然需要规定上什么课用什么教材,要不要规定上课讲什么啊?例如,录好视频各个学校播放不是更好?让懂的人的做懂的事情,让真正明白的人发挥其创造性。

另外,好选不选,偏偏选了《弟子规》,为什么?《论语》《孟子》毫无疑问是更好的选择,《史记》、《左传》、《通鉴》毫无疑问是更更好的选择。传统文化里面的太史公的风骨和毅力,屈原的一片赤心,这些才是真的需要我们现代中国人学习和捡起来的,而不是什么”尊长站着,你就不不能坐着“,”尊长训着,你就只能听着“,”尊长要求,你就必须当做命令“。这些都是什么玩意儿。

看看人家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看看笛卡尔的“我从来不把我自己没有完全想明白的事情当做进一步思考的基础”,以及罗素的批判性思维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的,是解放生产力,是科学的进步,然后开始独立思考。不是吗?

当然,如果有人愿意讲有人愿意学,商业和自愿行为,学什么都行。但是,政府真的打算来鼓励这个?根本上,《弟子规》就没有讲过道理。论语和孟子不是,每次孔孟两位夫子可是都要面对大家的问题,并且企图讲清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