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北京市教委出钱给孩子们买日本国旗袜子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北京政府买服务助初中生学农 1.6万名学生参加教育实践”,说的是北京教委给每一个初中生出钱1800元,去某单位集中务农一周。

按照这个逻辑,我首先建议,国家出钱让高中生务农一个月(比初中生更加脱离生产生活实际了),让中小学老师们务农两个月,大学教授们务农两年,接受劳动改造。

按照这个逻辑,我还建议,国家出钱,给每一个孩子买10-100双日本国旗制作的袜子,让大家一起来把鬼子国旗踩在脚底下;国家出钱,给每一个孩子7-30条红旗做的背心,让红旗好好保护下一代。这两个措施,绝对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爱国主义教育。

一个管理部门的基本角色,是,制定目标,提供必要的帮助实现这个目标的理念上的供参考的意见(也不能强制推行这个实现方式),然后,考核(检查目标是否被实现)和稽查(检查是否有非常离谱的人或者事,然后仔细考量)。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是,具体的学生、老师、家长的事情。甚至学校的层面,都不能直接干预太多,更何况教委。管理者不是婆婆。再说,婆婆管理的太细了,都会造成家庭矛盾,除非这个婆婆不用儿子和媳妇干活。管理者也不是主人或者地主,我们的钱,你没有决定怎么花的自由。你有建议怎么花的权利。

听说,之前新加坡李光耀对年轻人留什么样子的头发是有要求的。也听说过当年上山下乡的轰轰烈烈。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的思路难道还真的是一脉相承的。

具体说道劳动教育,其目的,我认为,是:体会劳动的艰辛,这样更好地体会父母和其他劳动者的付出;体会劳动的快乐、成就感,能够更好地喜欢劳动,学会从劳动中增加成就感。

说到这个目的,在家庭里面做做家务就很好了。我们家的孩子今天早上跟我一起做了早饭,她说,吃起来更好吃了,还跟姐姐和妈妈炫耀。上个星期,到一个农场采野菜,非常热的天,姐姐坚持了两小时,回来说真好吃,下次还去。这就很好了。在家庭之外的,集中劳动,反而有的时候,做不好,流于形式。

品质教育,大多数时候,靠家庭和社会。

搞清楚每一样教育的目的,然后,让该属于家庭的归家庭,该归于孩子的归孩子,该归于老师的归老师。管理部门需要控制自己当婆婆和地主的迫切性,不要手伸的太长,管得太多。当然,这个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制度上的建设。

另外,希望这个事情是个别现象,而不是从上到下的上山下乡运动的复辟。如果我自己出钱给孩子们买袜子和红内裤,做分发,那是我的自由(当然,有没有人接受也是他们的自由)。但是,政府的行为,是不一样的,而且可能学生老师们没得选。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