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的境界和老师的作用

学习一门课程的第一个阶段是理解,而且是比较深入的比较系统的理解。这个阶段,好的教材,好的本课程的老师,好的同学和学长,都能够帮上忙。当然,学生自己学会运用理解型学习(例如,通过概念地图技术)是最关键的。其他人只能是帮忙,自己才是决定因素。

第二个阶段是会用,会模仿着用,类比着用。这个阶段需要做大量的习题,欣赏和复现比较重要的例子,大师的作品。这个时候,文献会有一点作用,好的习题集也会有一点作用。

第三个阶段,需要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有感觉和体会。这个时候,需要大量非平庸的例子,有一定创造性的例子。这个时候你的研究生导师,或者非常投入的本课程的老师会有一点作用。

这三个阶段有递进的关系,但是时间顺序上不一定是前后的,往往是交叉的。对于完成一门普通课程的学习来说,第一个阶段就够了。但是,如果这门课程是你以后重要的基石,那么,达到第三个阶段是有必要的。

可是,你又怎能知道哪些课程才是你这辈子一直会打交道的课程呢?因此,以上的讨论都是术,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兴趣,让你激动的东西是什么?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