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心儿给我讲草帽计——贺龙让红军放下草帽,国军来带上,从而使得国军飞机误炸“白匪”的故事。我就开始好奇,这么神奇的计策也能成功?于是,上网搜了一下。发现这个:课本上的有些事儿其实离真相很远。于是,我就决定自己来看看这个这么弱智的计策就能成功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我先查了查贺龙传。这是正规出版物,有出版社和编写组的。尽管也不一定可信,但总算是稍微有据可查。里面有的事情是有当时的文件来佐证的,并且提供了一部分参考文献,也就是这些文件的名字和其他信息。我就每一个章节点一下鼠标,然后检索草帽计或者草帽。没有找到。
接着,我就开始检查贺龙在书里面记载的1934年在做什么,有没有长征以及被“白匪”追。这是摘自贺龙传里面的文字。
10月26日,两支红军在南腰界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师大会。会后,红三军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电令,恢复了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中革军委命令两个军团分开行动,红六军团单独进入湘黔边境的松桃、乾城、凤凰一带。这时,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已于10月10日撤离中央苏区,开始了长征。
1934年11月26日,根据中共中央电示,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边临时省委和军区,同时,成立了以贺龙任主席的湘鄂川黔边革命委员会。湘鄂川黔边的领导机关于12月10日迁至永顺县塔卧,全面展开了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到1935年春,在湘鄂边区建立了7个县、51个区、235个乡的革命政权;开办了红校,培训了数百名军队和地方干部;领导群众没收并分配土豪劣绅的粮食财物,进而分配了土地。斗争中涌现出了大批积极分子,从中发展了600余名党员。各种群众组织也广泛地组织了起来。
看起来,这个时间段贺龙还在经营地盘而不是长征。这里有《贺龙传》里面关于贺龙的长征部分的描述。1935年11月开始向着贵州转移,中间还有突进湖南的神来之笔,迷惑敌军,后来才真的向贵州突围。因此,看起来,这个编者连我这样翻一翻《贺龙传》都没有做过。或者就是贺龙的警卫之类的,有内部资料。那就需要提供参考文献。
总结:第一,整个贺龙传没有草帽计。第二,贺龙在语文书记载的时间点还在建设根据地。如此弱智的计策都能成功的话,国军就是“猴子”啊。猴子才会捡起来帽子学者戴上,并且猴子飞行员才会不经确认就扔炸弹。我怀疑这个语文书的编者就是按照猴子的传说故事改编的。
刚才收到一位老师发过来的一个叫做“温儒敏”的人对“爱迪生救妈妈”的回应:课文转引自电影《Young Tom Edison》,所以不是他们这些语文教材的编者自己瞎编的;其次,语文教材本来就可以用不真实的材料。
我打算回复一下:首先,如果是小说等体裁,完全可以瞎编,而且所有人都知道是编的,不会当做传记类型的东西看。更进一步,如果真实与否不影响文章的立意,则编也可以接受。当然,如果不是小说寓言等体裁而是传记等,最好还是尽量不编。如果真实性是文章立意的一部分,例如说明“贺龙多么聪明”,“爱迪生多么牛多么具有创造力”等等,那么,这个立意就依赖于其真实性。这个时候就一定不能编。包括我前面说过的“语言的魅力”的例子。不要觉得编一次两次无所谓,只要编了一次,大家就可以怀疑所有的。这个法庭上的证词是一样的,只要发现证人在一个地方说谎,其他就可以合理怀疑其所有的证词。例如,我就还看到了大家对《一件珍贵的衬衫》的怀疑,而且我也开始怀疑。不过,没有时间去调查验证了。信任不容易建立。能不破坏的时候就尽量不要去破坏。第二,为什么不加参考文献啊?加了参考文献就可以知道不是编者瞎编的了,减少了编者的责任。
按照“温儒敏”回应中提到的《Young Tom Edison》,我去查了这个电影,按照Wikipedia的信息,确实里面有爱迪生制作无影灯救妈妈的情节。但是,同时,我去查了查对这个剧本和电影的评价,其中,有这么一段:
The screenplay for Young Tom Edison, written by Schary with Bradbury Foote and Hugo Butler, appears to tinker as freely with the facts of Edison’s boyhood as Edison tinkered with the chemicals and gizmos in his laboratory.
His teacher considers him “addled” and kicks him out of school; he sets up a chemistry lab in the baggage car of a train; he finances his experiments by printing his own newspaper; and so on, one clever scheme after another. As the reviewer for Newsweek took pains to point out, however, these particular things actually happened. Knowing this doesn’t obligate us to swallow everything the movie cooks up – that young Tom almost demolished a train with a batch of homemade nitroglycerin, rescued another train by blasting a danger message on a steam whistle, dived under another train to save an infant’s life, and saved his mother’s life by rigging a slew of lamps and a stolen mirror into a floodlight so a surgeon could perform emergency surgery on her after dark. But considering who the hero is, these fabrications are forgivable, if not believable. “As young Tom,” Rooney wrote in his memoir, “I was intrepid.” That’s putting it mildly.(我就翻译第一句吧)这个由某某某某撰写的剧本,就像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面自由地搞他的化学反应物一样,随意地搞了爱迪生的少年生活。
(还有倒数第二句)考虑到这个影片的英雄主角是谁,所有这些编造,如果不可信的话,也算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了。
因此,还是语文课本编者的责任。你一点都不去看这个剧本的可靠性,就拿过来用,还省去了参考文献,可以接受吗?诸葛亮会呼风唤雨,我们读语文书读到的时候,一点都不反对,为什么?因为那是三国演义。
所有的这些问题,只要教材坚持引用参考文献,就不会有。包括什么爱迪生救妈妈之类的。强烈呼吁添加参考文献。没有参考文献的教材和文章就不是严肃的作品,而是臆想,当然除非真的是完全的原创,或者注明以及不注自明”此乃虚构,如有巧合,纯属雷同”。加上了参考文献,你看,我就很容易搞清楚了“爱迪生救妈妈”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对了,我的每一个博客,如果有参考过的资料,都是直接做了超链接在里面的,可以直接点击的。为了强调,这里再单独列出来。
参考文献(格式就容我偷懒了吧,原则上得写下来如何获取而不仅仅是名字,也就是出版社、作者、页码这些):
* 草帽计
* 课本上的有些事儿其实离真相很远
* 贺龙传
* 关于贺龙的长征部分的描述
* 电影《Young Tom Edison》Wikipedia词条
* 对《Young Tom Edison》的剧本和电影的评价
* 吴金闪关于“语言的魅力”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