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一个英文单词的拼读到理解型学习、系联性思考、及时总结以及分析与综合

孩子的英语书上有一个比较难拼读的单词“straight”。难点在于“tr”和“ai”的读音:tr需要变音,从“tree”里面的tr变成“street”里面的tr;ai需要读出来字母A的读音,也就是e和i这两个读音。昨天我注意到心儿还没有学会这个单词的读音的时候就教了几遍,心儿做了几次复读机,就能够重复了。我就不管了。今天说再给我读一遍课文吧,发现,这个词还是不会。

我还不能用音标。她们是自然拼读的流派,不学音标的。于是,我尝试从tree和street开始来让心儿体验tr的读音。倒是有效果,但是,效果就是tr被心儿按照street中的“tree”来发音了,而不是把street中的“tree”看做tr和ee的组合。我已开始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当我发现心儿一直发音“stree-eit”的时候非常不明白,直到我一再让心儿把每一个发音的单元拆开来,然后再合起来,并且我仔细来听的时候才发现。

于是,我进一步分解和比较“tree”和“street”,一直到心儿明白“tr”不是“tree”,“tree”的发音是“tr”和“ee”合起来的效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straight就成了“s-tr-ei-t”就简单了,除了ei是e-i(也就是字母A的发音,注意很多中国人读错误的“唉”,应该是“唉咦,e-i”;C也不是“sei”而是“si-”;W也不是“打不流”而是“double-U等等等等)。我明天还得看看这样的仔细拆分和对比的学习方式的效果是不是比复读机的方式要好。要注意,当这个拆分对比的老师可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复读机的老师就简单很多。如果效果类似或者甚至反过来,就不好玩了。

除了从这个例子体现出来了基于“拆分、对比、联系”的理解型学习和基于“记忆和重复”的机械师复读机是学习的差别之外(以及有待检验的结果),其实还反映了其他一些重要的信息。对于不会的地方,要深入分析,直接面对。例如这里一定要真的想办法搞清楚问题在于”tr”和“ei”的读音,尤其是前者。搞清楚问题所在之后,还需要直面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跳过去以至于短期内能够看起来没有问题是不够的,除非不得已而为之。

由于要从“tree”和“street”开始来引入“tr”的读音的解决方案,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不耐烦,有一些想不通。我的语气也不好。但是,后来心儿自己注意到,在这两个单词里面的tr的发音真的可以迁移到“straight”中,就明白了。因此,这里反映的是:一定要思考,为什么教这些,为什么这么学这么教,把直接的学习任务合作和困难和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明白所以然(是这样的理由),以及所以所以然(这样教的动机)。

我把这个当做例子写下来,希望心儿可以看得懂这个总结。这里,还反映了另外一个学习和思考中重要的经验:及时作总结,做精炼的讲道理的促进思考的总结。希望将来逸儿,以及其他老师和学生,也能总这个例子中想明白点什么。

最后,对于科学、科学研究甚社会科学(不知道艺术是不是这样,不懂)而言,先拆开再联系自身的拆分出来的各个部分甚至其他系统,然后再把这些拆开的联系对比过的东西运用合起来的联系再一次合起来,都应该是典型的思考问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