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地图和大图景对于科学研究的作用

刚才和人聊天,讨论到如何来看自己和他人的研究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方向感。正好就体现了概念地图和大图景的作用。总结下来,跟大家分享。

大约在初入门研究工作的阶段,可能不太需要关心研究问题的选择——基本上是你的导师给你选的。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了解的更深更广,有的人,后来就形成了自己的品味和自己的领域,学会了自己来做选择。有的人就一直在差不多同样的境界上:看某篇其他人的工作,觉得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把不好的改过来,把好的迁移学习用到其他另一篇某个地方不好的工作上去。当然,这也是科学研究工作,没问题的。不过,不是为了学科做的研究,也不一定是按照自己的品味和兴趣做的研究。我记得那些年我们管这样的叫做修补匠、修地球。

那么,除了依靠研究者的悟性和积累,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做到研究自己的工作更有方向感,以及,对其他人的工作做出来更加合理的学术评价呢?

有,依靠概念地图和学科大图景。

我们说过,学科大图景​就是一个学科的典型对象、典型问题、典型思维方式、典型分析方法、和世界以及其他学科的关系。其中,最后那个是学科的典型责任或者典型目的。我们还说过,学科大图景最适合用概念地图来显式地呈现或者在研究者自己脑子里面非显式地表示,主要依赖于主题概念和概念之间联系构成的学科骨架地图。我也把这样的骨架地图的集合称为知识高速公路。

研究者首先要在脑子里面形成这样的学科骨架地图,甚至知识高速公路。一旦有了这样的骨架地图,我们就可以把具体的研究工作放到这个骨架上面来:看一下可能这个工作的研究问题在这个骨架的什么位置——是否靠近学科基本责任还是某个主要分析方法甚至是新的思维方式,还是说给这个骨架地图增加了新的概念或者显得连边。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依靠这个骨架地图来给研究工作定位。有了这样的定位,不仅仅对当前的工作能够形成更清楚和明确的把握,还能够提醒将来的研究的方向。

因此,在我这里就算硕士学生,我也会提供一个很长的研究问题和方向的列表,然后让学生来绘制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问题的概念地图,最后按照这个概念地图来选择研究问题。希望通过这个过程学会做领域综述,学会做骨架地图,并且学会用骨架地图来给研究工作定位。

因此,不管研究还是教学,实际上,关键都在用好这张反映学科大图景的概念地图。

《概念地图和大图景对于科学研究的作用》有3个想法

  1. 吴老师您好!
    《概念地图教学与学习方法》这本书出版了吗?什么渠道可以买到呢?谢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