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地图制作一例

概念地图背后是系联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制作概念地图实际上就是这样的思维的实施和呈现。把概念地图和分析性阅读(问主要信息是什么What,主要信息是如何通过具体例子构建的How,为什么选择这个信息来表达为什么这样来表达Why,我喜欢吗对我有意义吗Meaningful这四个问题)结合比较适合初学者来学会制作概念地图,因为这个时候,概念地图的内容是已经由所阅读的文本决定了的,制作者不用过多选择什么担心内容的问题。当然,总结一本书是更加合适的任务:这时候概念地图的大小,以及需要用到的总结能力、思考的深度刚好又比较合适。顺便,关于如何对一本书做以理解为目的(而不是为了消遣或者为了获取资讯而已)的分析性阅读,推荐看看《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不过,对于初学者,可能直接总结一本书也有一定难度。这个时候,有一些更加简单的例子来当做练习是有用的。在我的书《“教的更少,学得更多”》里面,我主要用了“制作概念地图需要什么”,“什么是课程设计”,以及我自己所做的学科知识的例子。我发现,这些例子确实还不够。今天,刚好我在让心儿制作一篇她教材上的课文的图的时候,发现,这个课文比较简单,也很典型,当例子不错,尽管有点太简单了。我决定把这个例子记录下来。

这是原文,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课文《沙漠之舟》。

  骆驼生活在沙漠里。它身体很高,脖子很长,能够望到很远的地方。沙漠里有水的地方很少,骆驼的嗅觉很灵敏,能帮助人们找到水源。每逢沙漠里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它的鼻孔主紧紧地闭起来。骆驼的腿上有一大片胼胝,它就是趴在被太阳晒得滚热的沙子上,也不会烫伤。骆骆的脚掌又宽又厚,走路的时候,两个脚趾分开,不会陷到松软的沙子里去。骆驼背上有驼峰,在水多的地方,它吃得饱饱的,喝的足足的,一部分养料变成脂肪储藏在驼峰里。等到缺乏食物的时候,它就是用自己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

  洮漠宽广无边,到处是高高低低的人很认路。骆驼却能在沙漠里给我们带路。

  沙漠里的大风是很可怕的,大风卷着沙粒飞滚,有时会移来整座沙丘,把人和牲口全埋在底下。骆驼熟悉沙漠里的气候,快要刮风了,它就跪下,旅行的人可以预先做好准备。

  骆驼走得很慢,可是能驮很多东西。它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把它看做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

现在来做WHWM分析。前面是心儿写的,括号里面是我写的。

What:骆驼能够比较好地在沙漠里面生活。(其实,“之舟”的意思,还体现比较有用,但是课文没有太多讨论这一点。主要讨论了为什么能够。
How:例举了一些骆驼的身体特征,然后建立这些特征和沙漠的联系。在这里,心儿把所有的特征都例举了一下,说:“这个课文没法再缩写了,本身就很短”。我让心儿继续缩写一下。她是这样写的:骆驼很高、嗅觉灵敏、能闭起来鼻孔、腿上有大片胼胝、脚掌宽厚、有驼峰,这些能够帮助骆驼好好在沙漠里面生活。(其实,还有骆驼了解沙漠的气候,提前知道风沙,以及能驮很多东西这两个特点。但是,这篇文章没有写为什么骆驼具有这两个特点。因此,心儿没注意到也无所谓了。实际上,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要回答这个问题的。如果不回答,不如直接说“骆驼就是比很多其他动物都能够更加适应沙漠的生活”好了。只有提供这个答案才能促进思考,而不仅仅是提供信息。
Why:为了让读者了解一下骆驼。(从知识的角度来说属于纯粹知识,没什么值得学习的。但是,理解身体特征和沙漠的联系,还是有意义的。也就是当做一个分析性阅读的材料。
Meaningful:了解一点骆驼,还算有点意思。

把这样一个总结和缩写呈现为概念地图,就是这样:
CamelDesert

心儿说:采用画图的方式,想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加有层次感,整体内容的把握上也更清楚,但是,内容上,和缩写差不了太多。

这是一个好例子,就是比较简单,如果内容本身能允许多思考几层,就更好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