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地图学习与教学方法》读后感

 

我是个比较笨的人,领悟比较慢。读吴教授这本书,每次都有新的领会,所以读后感迟迟没有落笔。这一次吴教授又催了,先写一点体会,容后再补充。

我有22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我一直比较自豪的是,能让学生花比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诀窍就是我自己肯付出时间和精力,只要你愿意学习我就奉陪。和学生交流,我习惯于让学生说说他是咋想的?然后引导他朝着正确的方向一步步思考,这样要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好的多;也比上课老师统一讲评好的多,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现在知道了理解型学习,看来以前自发的做法还是有道理的,真正的学习,就是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认知出发,用理解的方法到达彼岸。

就教授在书中提出的几个问题,我说说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 学科大图景从哪里来?

自己平时教学中肯定有心得体会,但是不一定能明确表达出来。新一轮基础课改,课程标准修订、学科核心素养正在进行,建议大家查阅相关资料,尤其是学科专家的最近的讲座报告,会得到一些启发。在此基础上,尝试用概念地图的方式表达,可以通过和同行、专家的交流逐步优化。

2、实施理解型学习的困难来自哪里?

在目前的基础教育中推广理解型学习,吴教授对困难的估计还是比较充分的。

最直接的困难来自学生和教师。对学生来说,需要有将新旧知识关联的主动性。但是长期以来的机械式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不具备这种主动性,也没有这个时间。每天作业很多,不停写作业,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时间去想!

对老师来说,改变意味着风险和探索过程中更多的投入,不是很多老师都自觉自愿的去做的。大部分老师倾向于在原来的轨道上,拼时间、拼体力,和学生一起拼命。考试成绩的压力,各学科之间会争抢时间。如果一科布置的作业较少,要求学生深入思考、研讨、反思,学生也没有时间真正落实,可能的情况就是学生敷衍了事,忙着做其他学科作业。所以,老师也被迫布置更多的作业,依靠大量的训练来反复巩固。

但是,相信这些困难都是可以找到对策的,我在实践中也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 理解型学习考试成绩能好吗?

基础教育阶段,考试评价肯定是绕不过去的。正如诺瓦克在书中举例,以及吴教授所分析的。从习惯的机械式学习到理解型学习转变,成绩并非能立竿见影。好在目前的考试,确实在逐步走向能力立意为主。在平时理解型学习,掌握学科核心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针对考试“游戏”,以理解型学习的方式,提炼考试“游戏”的方法与规则,辅以适当练习,考出好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概念地图学习与教学方法》读后感》有3个想法

  1. 好,慢慢写,继续整理。这些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书里面内容的思考都是很有价值的。

    写的时候用好WHWM四个问题。因此,内容上也要包含说了什么怎么说(这是总结),为什么说这些为什么这样说(这是总结加上体会),以及对我有什么意义(这是体会部分)。

    写在网上的好处就是随时可以添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