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多个pdf文件

整理一下各种合并多个pdf文件的方法,参考了这些网站(还有忘了的):https://tex.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8662/merge-two-pdf-files-output-by-latex, https://tex.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284632/include-multiple-pdf-documents-and-create-bookmark-to-first-page

  1. 用LaTeX来整合(可以添加书签):

  2. \documentclass{article}% or something else
    \usepackage{pdfpages}
    \begin{document}
    \includepdf[pages=-]{paper1}
    \includepdf[pages=-]{paper2}
    \end{document}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lipsum,bookmark,pdfpages}
    \begin{document}
    \section{A section}
    \lipsum[1-3]
    \includepdf[link]{1.pdf}
    \includepdf[link]{2.pdf}
    \bookmark[dest={1.pdf.1}]{1.pdf}
    \bookmark[dest={2.pdf.1}]{2.pdf}
    \end{document}

  3. pdftk

  4. $ pdftk 1.pdf 2.pdf 3.pdf cat output 123.pdf

  5. GhostScript

  6. $ gs -q -dNOPAUSE -dBATCH -sDEVICE=pdfwrite -sOutputFile=merged.pdf source1.pdf source2.pdf source3.pdf etc.pdf

  7. PDFJAM

  8. $ pdfjoin foo1.pdf foo2.pdf --outfile bar.pdf

  9. cpdf

  10. cpdf foo1.pdf foo2.pdf -o bar.pdf

  11. PDF-Shuffler (Linux, free software)
  12. LibreOffice(可以小范围编辑pdf文档)

硬课、预存学分、无学分无限制课

大学阶段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一般来说,是之前的学习完全赶不上的。当然,对于很多人之后来说,也是之后的学习所赶不上的。博士毕业了还静下心来投入某个新领域的学习,尤其是核心内容的基础性的学习,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的。因此,对一般人来说,最关键的学习时期就是大学阶段了。

可是,大学课堂,一方面,讲得好负责任的老师和课堂就少;另一方面,很多内容都不是学生主动选择来学习的;更重要地,大量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拿到学分,学习态度和方式就是,老师让我舒舒服服过就行,平时不要有作业,对学生不要有要求,期末的时候,一周两周背一下,能过考试就行。

同时,那些讲得好负责任,同时也往往对学生有比较高的要求的老师和课程,就比较惨,经常找不到合适的学生。

那么,对于这个——一方面大学很重要,另一方面好学生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和课,好老师和课找不到合适的学生——的情况,我们能够做什么吗?

第一,如果老师们能够协调,则把课程都建设成硬课是一个解决方法。见硬课和上大学的目的,让金课从硬课开始。所谓硬课就是课程的目的明确,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作业有明确的需求,甚至有一个相当大的工作量,尤其是对于中等学生来说。例如,我自己的《系统科学导引》和《量子力学》课程一般来说,每两周交一次作业,作业大约中等学生需要30小时。另外,学生看书、听课大约还需要15小时。也就是合起来超过每周20小时的工作量。

顺便,我在国外经历过的这些学校,大学以及大学以后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都是很高的。

第二,可以采用预存学分的制度。预存学分就是在学业的开始阶段,给学生一定量的免费学分,例如120学分。然后,学生用这些学分去选择课程来学习。如果没有通过所选择的课程,则需要再次花费学分来学习本课程或者选择可替换的课程来学习。这样,如果用完学分以后,仍然没有达到毕业要求,则自己出钱来买学分来学习。在国外的大学,每修一个学分都是要学生自己来花钱学习的。因此,课堂上为了舒舒服服过日子的学生很少(除了那部分家长要求学习某专业甚至出钱的学生,我也见过)。

第三,开设无学分无限制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对满足毕业要求没有直接贡献。但是,仍然会被记录在成绩册上,并且,给课程证书。这样的课程,才是将来能够反应这个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学业基础的课程。同时,这样的课程,也给了特殊的四不像学生独特的机会。

diff, latexdiff, diff-pdf和diffpdf

由于有的时候需要在不同的电脑上编辑latex文件,可能会由于偶尔没有保持同步产生版本冲突,也不一定会记得哪一个是最终版本。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对比latex或者产生的pdf文件来明确保持哪一个版本或者融合多个版本。为了这个目的,有几个工具,diff, latexdiff, diffpdf和diff-pdf。其中前者直接检验tex文件的文本差异,latexdiff也直接工作在tex文件上但是仅仅比较实际上看到的编译后文件的不同(通过调控参数,也可以直接比较文本),diffpdf和diff-pdf对比两个pdf文件找到不同。

不过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如果两个文件相差特别大,则比较出来的结果通常没有意义。更好的比较算法应该是识别出来最相似的对应模块以后,在这个基础上比较不同。这就需要修改这些diff的算法了。

转发《议揭改“汉语拼音方案”》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帖子,尽管也没有数学化和系统化的思想,不过好多问题指出来了
原文地址在这里:http://www.yywzw.com/n2267c61.aspx
另外,这两篇文章讨论更深入一点点:邢思《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问题与解决,王理嘉:汉语拼音方案与世界汉语语音教学。另外,大牛确实也是注意到系统化科学化的,例如见裘锡圭的《从纯文字学角度看简化字》的最后一段:“我们衷心希望在今后的汉字整理工作中,不要再破坏字形的表意和表音作用,不要再给汉字增加基本结构单位,不要再增加一字多音现象,要再把意义有可能混淆的字合并成一个字。”类似地,在汉语标音的整理中,我们希望一定要遵循一字一音并且完全可拼读,同时让拼出来的读音尽可能地准确,并且所用的字母尽量少。]

议揭改《汉语拼音方案》
[日期:2012-11-13] 作者:吉林长春贾连生

1、 《方案》在制定之初除了用于给汉字注音外,设计者们想把它作为日后汉字拼音化的基础。这样难免在标音上有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

2、 字母的名称音不合普通话的实际读音,既不利于教学,又不利于应用,陷入五十多年推行不开的窘境。

3、 由于《方案》存在字母的借用、增删,在普通话教学中,不得不先给学生讲《方案》几百字的拼写规则。

4、 y、W的使用混淆了实际发音。加上的y、W并不发音,只起隔音符号的作用,而学生往往把它们当作声母来拼读。

5、 对于i、u、ü开头的音节用隔音字母(y、w);对于a、o、e开头的音节用隔音符号(’)。这是思维混乱,浪费资源,制造麻烦。

6、 现行的汉语拼音拼写规则不够细致、实用。《方案》标音模糊,影响了学生的准确发音。

7、 《方案》是以音位来标音的,元音音位确立过宽。

8、 标音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严式标音,即音素标音;一种是宽式标音,即音位标音。

9、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确定的,只要有细微差别就是不同的音素,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因而音素标音准确。

10、音位是从区别意义的角度确定的,只要不是变意,就是同一个音位,用同一个符号表示,音位标音只能反应出音节的大致发音情况。

11、普通话测试要求音节要“读准”,实际上就是要求按音素来读,而《方案》却是以音位注音,这样,拼读就会出现不少缺陷。

12、借用、增删字母导致读音不准 

13、《方案》中ao、iao表示(au、iau)的音,是以o代u,据说是为了避免手写体u和n相混。还有ong、iong也是以o代u. ong本来 是【u]和后鼻音的组合,大多数学生读成[o]和【U】的组合,非常难以纠正,并且大部分小学老师就是这么教的。ü与j、q、X相拼时两点要省略 导致学生误认为是合口呼,听上去有尖音的感觉。

14、iou读作iu,uei读作ui。而学生总是按照字母所代替的音位读,与实际音值还是有一定差距。

15、o在北方绝大部分地区一般读[uo],在唇音后单独作韵腹时实际音值也接近UO,bo读作buo、po读作puo、mo读作 muo、fo读作fuo,O在OU、UO中实际音值也发生了变化,唇形略扁。O只有在表示叹词中才读标准的后半高圆唇元音[O],但《方案》也给O设立一个音位。

16、恢复音节本来面目 

ao、iao、ong还原为au、iau、ung。当初把u改成o主要是为了避免字形混淆和u的过多使用,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原形与变形很难让人把它们当作同一个韵母看待。恢复原形之后,其内部结构的分析与其书写形式能更好地对应起来。 

恢复iu、ui、un三个韵母中省去的韵腹。人们不会因为韵腹的恢复而把它读得明显。中间的韵腹肯定会弱化,这是由音素间的发音特征相互影响决定的。 

废弃y,w的使用。以i、u、ü开头的零声母音节,这三个音分别按音位读,对音节音值不会有什么改变。废弃y、w最大的缺憾是 隔音符号要大量使用,但从学习普通话来讲,还是值得的。汉字是以音节为单位来记录汉语的,如果以音节为单位而不以词(语)为单位给汉字注音,那么我们就可以不用隔音符号。

17、 这个五十年前的方案本身存在的诸多不科学性,已越来越显露出它的缺点和弱点。因此,修改已是十分必要。

18、 没有音节设置是不完整的。音节是方案体现作用、展示价值、实现目的的唯一平台。

19、 “汉语拼音方案” 的名称也不够确切。汉语是汉民族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这个方案属普通话语音方案,“汉语”一词太宽泛了。

20、 字母设音不完美。字母表中每个字母都设定了一个读音,声母又有另一套读音。重繁变换,浪费精力,很不理想。

21、 如y、w在字母表里读[iA][uA],在音节里读i、u的音,真苦煞人了。

22、 zh、ch、sh、nɡ不完美。字母间语音上无亲缘关系。h的发音无任何根据和关联,倒是r与卷舌还可靠点边。nɡ中的ɡ也是一样。zh、ch、sh、nɡ的字母组合方式与方案音素化特点不相容。

23、 平翘舌音不必划分。说话人由非翘舌音转向翘舌音要有一定的时间准备。这种现象困厄了语言表达,是语言流畅交际的障碍,这种翘舌音位的设定是一种痛苦的选择。

24、 韵母o、uo划分过细。o与uo语音极为近似。人们对此差别反映极不敏感。o、uo运用互补。它们一般不跟同一声母拼合。o与uo在语言交际领域不会有意义混淆现象。没必要划分。

25、 方案中ü、ẑ、ĉ、ŝ、ŋ、ê、-i(前、后)8个字符是字母表中没有的异形字符。字母表是方案的总纲,是选料的仓库。仓库里都没有的“货”,门市冒了出来,来路不明。

26、 方案闲置v,埋没y、w,借用ü,实在是制造混乱浪费资源。

27、 对ü的去点儿留点儿的规定,增加了理解和记忆的难度。

28、 还有ẑ、ĉ、ŝ、ŋ规定作zh、ch、sh、nɡ的省写字母实属画蛇添足,得不偿失。

29、 字符结构冗长。韵母字符中字母有达4个的,如iɑnɡ、uɑnɡ、uenɡ、ionɡ。还有更长的-i(前)、-i(后),虽然在音节里它们省成i,但单独书面表达时,竟包括5个部件,书写费时,电脑输入速度很慢。

30、 韵母数量过多。齐合撮三呼韵母中20个多字母韵母可不必设定。它们是韵头i、u、ü与开口呼韵母组合而成的,如“雍”是i和onɡ的组合,“翁”是u和enɡ的组合,“冤”是ü和ɑn的组合。这种组合关系比较松散,象音节中的声韵拼合。

31、 整体认读是不伦不类。整体认读破坏了音节呼读规则,增加教学难度。

整体认读音节的设定,又增加了一种呼读方法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学习。它常使学习者产生误解,导致错误。整体认读是掩盖缺陷的伎俩。

32、 加改y、w的音位不伦不类;用“隔音符号”和 y、w分隔音节,是制造混乱。

33、 y、w加改规定实属作茧自缚。在音节中y与i同音,w与u同音,为了区别,就自然产生了大衣小衣,大巫小巫的称呼。

34、 调符规则不完好。电脑录入时,点击5次鼠标,才完成一个字符的录入。

35、 声调标在特定字母上虽意义不大,却增加了思考和操作难度。

36、 要想弥补方案的缺陷,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就必须对它进行修改。

37、 批评:一个符号多种读音,加字母不拼,这里改一下,那里改一下,就不科学。

38、 一个 i 三种读音,一个 y 两种读音,i y 又读音相同,…… 更是一塌糊涂。为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们的幼师、小学教师、幼儿、小学生吃尽了苦头。这还只是众多问题中一、两个例子。对汉语拼音不动大手术,怎么能解决问题 !

39、 反对修订汉语拼音方案的在这论坛是少数,在领导部门中是大多数,明哲保身。

40、 汉改派可能认为保汉派是陈词滥调不值一驳,其实要驳倒相当难。即或自认为驳倒了对方,对方也不会轻易认输。

41、 现行汉语拼音方案在制定之初,基于以下几个目的:

一,给汉字注音;二,为汉字提供一种索检方法;三,作为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工具;四,为无文字的少数民族提供一种简便文字;五,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六,作为“汉语要走世界文字拼音化道路”的实验工具。 这最后一个目的最“要命”!

42、“汉语要走世界文字拼音化道路”本身就很值得商榷,未成定论,我对此是持坚决的反对态度。现行汉语拼音方案为了做到这最后一条,同时为了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使用起来感觉到习惯,更多地借用了外国人拼音文字的、非汉语的东西。

43、现行汉语拼音方案已经不纯粹是一种拼音,而是先天不足的“拼音文字”!

44、标注一个汉字的读音,最长的要用到六个字母之多(如“窗-chuāng”),对于“i、ǖ、u”打头的零声母音节,“i、ǖ、u”还要变写为或加上“y、w”,如果不是考虑到外国人的语言习惯,这纯属画蛇添足。反映在电脑输入法上,以双拼输入时,零声母音节还要额外附加一个不表音的符号,徒增不便。“ǖ”在和除“n、l”相拼时,要简写为“u”,表面上看是追求简单,实际上增加了规则以及使拼写不统一。麻烦更多。

45、其实汉语的读音很简单,就是前声后韵,用声母和韵母(需要的话加上四声符号)两个、甚至一个(零声母音节)拼符就可完整表达出汉语的音节。

46、用几个字母构造出声母、韵母,再去拼写出汉字音节,增加过度环节,把本来是一种优势的、简单的汉语音节,人为地搞复杂化了!

47、 汉语拼音方案把简单的前声后韵的汉语音节,分出声、介音、韵,把韵分出韵首、韵腹及韵尾,这仅仅是研究汉语发音规律的一种方法而已,给汉字注音细化到这一步,是反实用主义的。

48、要求声符不能标在介音上,增加了学习难度。

49、放弃双拼制,是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一个错误。

50、现行汉语拼音方案也不是一种细致的注音方案。如“i、ji、qi、xi”和“zhi、chi、shi,zi、ci、si”中的“i”不是同个音位,“zhi、chi、shi”和“zi、ci、si”中的“i”也不是同个音位;“ge、ke、he”和“ie、ǖe”中的“e”也不是同一音位,后者在单独表示时,特别表示为“ê”。

51、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的支持者们说,这只是细枝末节问题。可是研究训诂学,以及汉语方言的人都知道,现行汉语拼音方案是不能准确表达所有汉语音节的,不得不使用国际音标做工具。在给汉字注音上显得繁琐,在训诂、方言研究上又显得过于粗糙,这不能说只是个细枝末节问题了。这是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的一个缺陷。

52、就现代汉语来说,直舌音和卷舌音已经没有区分的必要。

事实上,人们在实际语言应用上已经分不清直舌音和卷舌音了,我们还死抓住这个区别不放,无视汉语的发展变化,只会给人们使用汉语造成困难。相信大多数人都有同感。

53、近代汉语里,还有“iai”这个韵(如“崖”以前就读这个音),现在已经把它屏弃,因为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已经把这个韵简化成“ia”了。那么为什么不能把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仅在韵味上(如北京人说话)有所别样的直舌音和卷舌音归并呢?

54、再有,在现代汉语中,韵母“e”和“o”仅仅是在口型上略有不同,而且这个不同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拼音时受前面的声母影响所造成的,它已经不起别意的作用,那么我们还区分它们干什么呢?如果说是为了使汉语拼音精确化,那么“i、ia”等音中的“i”和“zi、zhi”等音中的“i”、“ie、ǖe”和“e、ei”中的“e”发音差别更大,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为何又不去区分它们呢?因为完全没有必要嘛!所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将“e”和“o”予以归并?

55、在发音习惯上,近代汉语还有尖音和团音的区别,如“星xīng”读做“sīng”,这和大多数人把“shi”读成“si”没有什么本质上区别。

56、 现行汉语的第二个错误,是无视汉语的发展。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汉语中声母都是自然附带有韵的,例如“b”本身就等于“bo”,“j”本身就等于“ji”,试问,你能发出纯粹的、不带“o”和“i”的“b”和“j”的音来吗?那么对于诸如“bo”“ji”等音节,为何不干脆地就简单用“b”“j”一个字母表达呢?不妨,我们把这类音节称之为“隐韵母”音节。

57、字母名称教学五十年三变,父子异闻,子孙异语,致使今日广播电视中字母播音异读频现,无章可循。

58、但由于方案的规定存在严重缺失,一无使用范围说明,二无适用性,使其无法付诸实施。按这个标准(或呼读音)以下拼写就要这样称说:
GB(国标)读 改掰 (ge bo)
BTV(北京TV)读 掰太歪 (bo TV)
RMB(人民币)读 阿尔 埃母 掰 (ri mo bo)
yi wu (义乌)读 呀衣哇乌 (i i u u)
Bei Jing(北京)读 掰鹅衣皆衣乃改 (bo e i ji i ne ge)

幸亏播音员没有按方案规定的名称音来读,难怪厂家不肯为如此读音的广告付钱!很显然,以拼音拼写的地名、人名、缩写词不可按名称音(或呼读音)称说,外来缩写词更不用说了,像鸟语。

59、事实上在播音中,名称音一次也没有被使用过,这可能是最没有适用性的一个国家标准了。字母读音标准形同于无,播音怎会不乱?

60、这26个字母各国通用,但名称读音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难免要受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我们为啥要刻意去追随他们的读音,把自己的读音变得支离破碎?

61、第二学期课本才开始加进y、w的变换用法,最难认记的是y、w的用法,学生要记住23个需要加换的音节,哪几个是加头母,哪几个是换头母,要让一年级小学生既能分辨又能记忆,极不容易。如“乌龟”,第一学期教的是“ū guēi”,第二学期改为“wū guī”,uei中的“e”被省略以后,调号得改标在“i”上。几十个音节都要这样变换,花费很大气力也不易学会,又极易混淆。

62、第三学期继续教一些拼写规定,既繁慢又难教。一两节课就可教会的注音字母,改为教汉语拼音方案拖了三学期还困难重重。如iou、uei、uen的省略变化,j q x和ü相拼ü上省写两点等规则。比如拼写规则有四条,j、q、x和ü相拼省略ü上两点,这一条比较好掌握,iou、uei、uen的省略就复杂了。怎样省略,省略哪个字母,省略后,声调符号怎么标,学生很难弄清。

63、在1963年教育部修订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重新编写了拼音教材,无奈的把y w当作声母教来,死记“in因”的同音字是yin,“ian烟”的同音字是yan等。要教的内容仍比注音字母多很多,费时多效果差。

64、以后,仍然是多次改课本教法而不敢说改汉语拼音方案。

65、如先不教《字母表》,不教隔音符号,不要求拼写音节,韵母iou、uei、uen直接教死记省写式而不提它的来源。这教法前后要四五周,仍比几课时学练的注音字母费时几倍。

66、“汉语拼音用的时间长了,成了习惯,不能推倒重来”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女人裹脚的习俗长,旧的社会制度长,汉字反切长,哪一个是守得住的?

67、还是对汉语拼音小修小补,连大修大补都不敢,莫不是要照顾大师们的面子、情绪?还是要照顾一些人的习惯、感觉?用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文改,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68、我们要牢记这样一个宗旨:拼音是为语言服务的,而不是用来规定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