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文献

阅读文献,根本上就是思考和理解的问题,因此,原则就是一条:尽量多问为什么,尽量去理解。

当然,根据文献的不同要求有所不一样。例如,大部分当做背景和兴趣拓展的文献,主要关注文献的逻辑框架就可以了,主要问了一个什么问题,什么地方是新的(问题、方法还是结论方面的创新,还是看问题的角度,还是新的理解,新的整理工作的线索),大概如何做的,有什么不足,在整个学术背景下面属于什么层次的问题,你喜欢或者同意吗?如果是直接工作的基础,还需要做综合性批判性阅读,也就是看看其他人的工作和这个工作的关系,其他人怎么看,你怎么看。如果不仅仅是问题和思想的工作基础,还是方法的工作基础,还需要搞清楚怎么做的,达到必要的时候能够重复这个工作的程度。

我以为,这也就是阅读文献的全部了。也就是:What(主要信息是什么),How(这个信息如何传达的),Why(为什么作者要传达这个信息),Meaningful(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也就完了。但是,今天学生讲文献的时候,我发现,根本问题不在这个层次上。也许,阅读文献,确实也是要学习要教的。在我下面讲细节的层次之前,再一次强调,看文献就是多问为什么,多理解,多思考WHWM的问题,搞清楚整体逻辑框架,做一些综合性批判性阅读,甚至整理出来一个这方面研究的综述。

再来说细节层次的如何阅读文献。第一,把公式的数学形式和公式的动机、目的联系起来,问为什么要写成这样。公式不是用来记住和使用的东西,而是一种思想的表达。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可能拿来用并且用得好的。第二,把图表和主要结论联系起来,问为什么这个结论可以从这个图表里面得到,问为什么作者要用这样的图表。当然,更深一个层次的问题,也就到了作者为什么要表达这个结论或者信息这个属于我前面提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第三,把自己当做计算机,问有足够清楚在每一步做什么吗(具体每一步怎么做是不是要搞清楚,需要考虑自己的研究工作和文献的关系)?

另一个技术问题,我发现竟然学生不知道通过google和Web of Science以及Scopus等专业数据库来检索文献,而是依靠百度。我真的没想到,这个东西也是要教的。自己摸索,只要有心,三两下就搞定了。因此,这也反映出来,现在的学生确实浮躁,不深入思考。就算老师给一个非常明确的问题,只做体力活,还可以直接发Nature,也是没有意义的,它不能锻炼你的研究能力,仅仅是干学术民工的能力。

找到合适的文献是文献阅读的重要一步。从某几篇论文开始,通过引用关系,向前向后追踪,直到找到某个综述或者追踪出来一个整体图景,是一个方面。另外,通过同主题检索,有的时候甚至作者检索,获取比较全面的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些文献数据库,还有知识图谱,对于学术研究真得是有用的。例如,我写基金的时候找的那一堆文献,就是在我已经有了对问题的了解和自己想做什么之后(一般来说,看文献之前需要有对问题的了解和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看太多文献是很危险的。思考在前,看在后。当然,你一定要问我看之前思考怎么来,我不得不承认有的时候需要先看一点点。注意,是一点点。关于这个问题,推荐看看《科学研究的艺术》这本书),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收集整理出来的。先找到Narin这个人和他在linkage上的主要工作,然后向前向后追,接着用追到的论文为基础,展开同主题和同作者检索和阅读,最后,形成自己的综述。综述并不是单纯地把其他人工作做一个总结,还需要整理,整理出来一个组织这些工作的线索脉络,而且还需要关注自己想做的问题和前人的工作的关系。

回到读文献的更高的层次。阅读文献的目的,一方面固然是学会怎么做,看到大家在做什么,甚至从怎么做和大家做什么的结合的地方发现前人工作的不足从而开始做点工作,但是,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了解这个问题的整个研究现状,把自己的研究工作放到整个学术背景的下面,更清楚地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基本问题、典型思考方式、典型分析方法这个我叫做大图景的东西,以及在这个大图景下,自己的目前和将来的工作是什么地位。当然,今天也遇到另一个文献阅读做的好一点的学生,思考比较深入,还有了一点点体系。

再一次推荐大家去看《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及我的《概念地图学习和教学方法》,去掌握批判性思维、系联性思考,以及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