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工作的学术影响与社会影响的度量

Scientific Reports的文章”do scientists trace hot topics“)得到nature news专栏作家的采访(评论发表在nature期刊上Fashion rules in physics)。问了几个问题。其中有对于年轻科学家从你的研究结果看来,你认为是否应该在热点领域工作,还有为什么中国科学家更倾向于追踪热点一些?

最近看文献了解到英国的学术与基金评价机构开始建立一个研究工作评价系统,问一个研究工作的科学的影响和社会影响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以从外在形式和内在内容两个方面来讨论。需要从文章发表记录与文章内容的结构化数据出发。学术问题先不谈,主要是说明研究工作的影响力的衡量问题,有可能可以成为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当然,在此之前,唯一的衡量方法,就是有人来阅读原始文献。

最近随便浏览科学网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帖子。博主宣称做了一辈子的研究,大部分都是案例研究(case studies),进而指出大部分的中国科学家都在做这个层次的研究。回帖之中就有人指出,这个论断抹杀了中国科学家的工作的创新性。

当然,case studies也有在它这个层次的创新性,可是与开辟方向,提出问题,找到分析计算方法这样的工作确实是没法比的。大概来算,开辟方向的可以算0.5流科学家,其余的依次加上1流,直到跟踪性的case studies这个不入流。所谓跟踪性的case studies大概就是说方向、问题、技术、主要例子都解决了,没办法只好做几个更多的例子了。

回到记者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加入热点问题确实现实上有利,原因是评价制度不健全。而这一点在中国尤其严重。可是更重要的不是现实是否有利,而是问自己为什么选择来做学术研究?每一位科学家都是因为痴迷科学才成为科学家的。想想自己最初的冲动,想想自己的梦想,case studies要做,但是更深远的问题更要思考。

其中,好的制度的要求之一就是研究工作影响力的度量方式,没有更好的方法之前,就请决策者以及其参谋们读文章。当然,我们也会努力研究好的可以偷一点点懒的计量方法,绝对不是简单数个数,算IF。当然,后者平均来看也有参考价值,任意个案则完全不适用。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